在昨晚的CBA常规赛第39轮中,山西男篮以1分之差险胜山东男篮。比赛中,一次类似的裁判判罚引发了争议关于股票杠杆,解说员老师提起了山西对阵广东的一场较量,其中迪亚洛的挑衅动作却遭到了不同的裁决,形成明显对比。
第三节还剩24.2秒时,陈培东的上篮被原帅干扰抢断,迪亚洛随后快速推进,成功得分并造成克里斯犯规。此时,迪亚洛向场边的山东球迷挑衅,主裁判闫军立即响哨,对迪亚洛判罚技术犯规。可以说,闫军在场上的控场能力相当出色,及时且恰当的吹罚有助于减少争议和球员的冲动行为。
回顾山西主场对广东的那场比赛,迪亚洛的挑衅显得更加无理。在抢断后暴扣得分后,他直接冲向广东队的替补席挑衅。对此,当时的主裁判段铸和第一副裁判未做任何判罚,与昨晚形成鲜明对比——同样的情况,却给予了截然不同的处理,这无疑揭示了所谓的双重标准。
展开剩余64%面对技术犯规,山西队的教练组并未提出抗议,队友及时将愤怒的迪亚洛拉到一旁,努力让他平复情绪。与山东球迷的挑衅相比,冲向广东队替补席去挑衅对手的教练和球员显然影响更大。而且,广东队并没有做出任何激烈反应,迪亚洛的表达方式也明显不当。段铸和第一副裁判的沉默让人质疑,是否容忍迪亚洛的挑衅有其内在原因。
比赛结束后,裁判的漏判与误判迅速引发热议,篮协也随即发布了一封倡议书,提到要尊重裁判的判罚。本赛季,球员在场上情绪失控的根源正是由于裁判的判罚。尊重裁判不是仅靠倡导能够赢得的,而是要通过自身的执裁水平来获得。运动员和教练并不想与裁判对抗,大家只想顺畅地进行比赛,球迷也希望能愉快地观看比赛,而不是裁判在场上抢戏。
知名记者“付政浩MVP”也对此发表评论,提到裁判在场上的混乱已成为CBA的一大乱象。裁判的控场能力低下以及频繁的误判,都是导致球员情绪失控和受伤的原因之一。篮协与其呼吁球员尊重裁判,不如通过制度完善来促进中国篮球裁判的执裁水平和职业道德。单纯强调运动员必须尊重裁判只会让裁判在场上更为肆无忌惮。
裁判的一两次误判能够直接改变比赛的格局,而场上真正的表演者应是球员,比赛的胜负应由他们决定,而非裁判的失误让球员背负责任。裁判作为比赛的执法者,必须做到公平公正,只有这样,受损的一方才能信服裁判,球迷也才能对裁判产生信任。公正的裁判决定是推动中国篮球进步的重要因素。
发布于:山东省